2025 年 8 月 3 日 上午 3:30

新型內視鏡治療讓減重事半功倍
首頁 / 肥胖概述 / 減重代謝手術多 如何選擇最有效?

減重代謝手術多 如何選擇最有效?

減重代謝手術多 如何選擇最有效?

目錄

亞洲減重教父李威傑:新型內視鏡治療讓減重事半功倍

根據衛福部統計指出,18歲以上成年人過重及肥胖率屢創新高,平均每兩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深受肥胖所擾!不僅如此,國人十大死因中有七項與肥胖有關,肥胖易導致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多種代謝性疾病,此時只有靠體重控制才能顯著改善代謝性疾病。

參考國際亞太肥胖指數定義,BMI介於23到24.9kg/m2為過重、25至27.4為肥胖、27.5到32.5屬於重度肥胖,而BMI超過32.5則為病態性肥胖。近年來,風靡全球的「瘦瘦針」(GLP-1針劑)可謂是所有減重治療中最夯的輔助工具,但長期使用恐導致關鍵食慾神經元受損或遲鈍,或是發生停藥後快速復胖等問題,亦可能增加胰臟炎風險。

全台每年近5千例代謝手術
BMI>32.5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可獲健保給付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醫學減重中心主治醫師李威傑表示,亞洲人如果BMI≧25即被認定有肥胖問題,BMI≧27.5的人,則建議可施行減重代謝手術,當患者伴隨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第二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脂肪肝、尿酸過高等症狀時,進行減重代謝手術不僅能讓患者有效減去多餘的體重,對於因肥胖所衍生的代謝性疾病,更兼具治療效果,且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統計顯示,2024全台約有近5千人進行減重代謝手術,其中,依照健保局規定,BMI≧37.5,或BMI≧32.5且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之符合相關條件的患者,其減重手術可申請健保給付。

減重代謝手術大哉問
術後效果持久且不易復胖,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李威傑教授說明,診間確實有不少嘗試各種減重方式無效或反覆復胖的患者前來諮詢減重代謝手術,而手術的施行主要是為了幫助患者解決肥胖問題以及改善各種代謝型疾病所衍生的健康問題,通常可以分成限制型手術以及混合型手術兩種,其中限制型手術是以縮小胃容量,讓進食量變少,吸收不良型手術則是透過讓腸道吸收變差、減少熱量吸收的原理達到其減重之目的。

減重代謝手術分類比較

限制型手術 吸收不良型手術
機制
限制食量
減少吸收
常見術式
• 袖狀胃切除術(俗稱切胃手術)
• 內視鏡胃袖狀縫合術
• 胃內水球置入術
•胃繞道手術
•單吻合胃繞道手術
減重效果
約減輕40~60%的超重體重
約減輕60~80%的超重體重

李威傑表示,許多人聽到要進行手術就會很擔心,但其實減重代謝手術的安全性相當高,而且和藥物治療相比,擁有顯著且持久的減重效果、有效控制或逆轉代謝疾病、提升生活品質與健康等優點,平均而言,術後一年內約可減輕超重體重的30-70%,比起單純的飲食控制、運動或是其他藥物治療,減重代謝手術明顯能帶來更顯著且持久的減重效果,有效擺脫復胖循環。

內視鏡減重治療精準有效又安全
新型胃鏡縫胃POSE2.0術後當天可出院

在台灣,減重代謝手術市場仍是以傳統腹腔鏡手術為主流,近年來也開始嘗試結合手術機器人的應用,如使用達文西輔助系統進行減重代謝手術;不僅如此,台灣醫療產業也伴隨著高科技的快速演進,引進了新一代的內視鏡減重治療方式。李威傑教授解釋,內視鏡減重治療可以說是介於減重藥物和減重代謝手術兩種中間的一種新型減重方式,與傳統減重代謝手術相比,內視鏡減重治療具有以下優勢:

  • 不需開刀無傷口:操作均通過內視鏡經口或鼻進入消化道完成,身體表現無傷口,大幅減少手術後傷口感染和相關併發症。
  • 恢復期短:只需住院1-2天或當天即可出院,術後即可恢復正常飲食和生活。
  • 安全性高,併發症少:相較於傳統減重代謝手術,內視鏡治療的風險和併發症發生率顯著降低。
  • 可逆性:部分內視鏡減重治療方式具有可逆性,可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調整或移除。
  • 適用人群廣泛:BMI介於27.5-35之間,且無法通過飲食和運動有效減重的患者,均可以嘗試使用內視鏡減重治療。

李威傑教授進一步解釋,內視鏡減重治療引進台灣已有10多年的時間,從最早期的胃內水球置入術,進展到2024年底最新引進的胃鏡縫胃POSE2.0。其中,內視鏡胃袖狀縫合術屬於非侵入式的減重手術,也可以算是限制型手術的一種,主要是透過內視鏡經由口腔或鼻腔進入胃部,在胃壁上進行縫合,縮小胃容量,藉此減少食量進而達到減重的目的。此類手術雖然可減重之體重值較傳統腹腔鏡手術略低,但沒有傳統減重代謝手術的腹部切口,且手術時間與恢復期均明顯較短,再加上適應使用限制的受眾較廣泛,已逐漸成為極具話題性的新一代減重療法。

最新型的POSE2.0改良了上一代縫線可能鬆脫的缺點,採取特殊的內視鏡縫合裝置,在胃壁上進行多點縫合,將胃底部和胃體摺疊,不用切除任何胃部組織,僅透過縫合縮小胃部容積,達到限制食量的治療目的。

內視鏡減重療法比較

胃鏡縫胃POSE2.0 胃袖狀縫合術(ESG) 胃內水球置入術
手術原理
折疊胃壁
縫合胃壁
置入水球
手術方式
內視鏡
內視鏡
胃鏡
需切除胃部
X
X
X
恢復期
1~2天(當天可出院)
7天內
7~14天
減重效果
約減輕15~20%超重體重
約減輕15~20%超重體重
約減輕10%超重體重
併發症風險
極低
李威傑醫師

李威傑 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醫學減重中心主治醫師

  •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 國立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 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 亞洲糖尿病外科治療研究小組主席
  • 敏盛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
  • 恩主公醫院副院長兼外科部主任
  • 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外科主治醫師
  • 羅東博愛醫院外科部主任

健康 • 纖瘦網 © Copyright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