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與高血壓息息相關?醫師解析:體重控制是關鍵防線

肥胖是否容易引發高血壓?根據台中新悅美型醫學診所劉家嘉醫師指出,這不只是坊間的印象,而是有統計與醫學研究支持的事實。
「高血壓的發生機率與體重呈正比關係。當BMI超過27時,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的確高於一般正常體重者(BMI 18.5–24)。」劉醫師說道。
但高血壓的成因並不單一,可分為原發性(如家族遺傳)與續發性(如心血管、腎臟疾病引起)。因此,在減重門診中,第一步便是釐清患者的高血壓類型,才能對症處置。
總是無法順利懷孕?說不定與你的肥胖有關!

許多肥胖的女性同時伴隨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問題,這是一種生育期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亦是女性不孕症主因之一。「肥胖者由於全身脂肪堆積,脂肪本身會分泌一些女性荷爾蒙,常會抑制女性本身正常荷爾蒙的一些代謝與平衡。因此你會看到許多肥胖的女性,其實經期較不穩定,甚至有無經症。此外脂肪細胞會分泌一些動情激素,它會抑制受精卵著床的機率。所以像這樣的女性,在懷孕上會有一定的難度。」減重專科醫師徐光漢補充說明。
別小看睡眠呼吸中止症!但減重可以大幅改善

很多人都知道,肥胖容易導致其他多種疾病。但是您知道,肥胖與所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其實也有很大的關連嗎? 何以這麼說呢?「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因,主要源自於我們呼吸道的壓力太大,因而造成壓迫型的呼吸中止。因為肥胖的人在下顎或脖子處有肥肉堆積,可能阻礙呼吸道,加上肥胖可能造成胸部的容積變小、呼吸量變小,在這些綜合的影響下,特別容易引起睡眠呼吸中止。」雅丰纖境腸胃科診所醫師鄭以勤指出。
減重,不只是為了變瘦,其實也是一種抗癌行動!

很多人都知道,肥胖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但肥胖跟癌症有關嗎?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冠至指出,「是的,肥胖與癌症的關聯性已經有非常多研究證實。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資料,肥胖與至少 13 種癌症有明確關係,包括大腸癌、乳癌(停經後)、子宮內膜癌、肝癌、腎癌、胰臟癌、胃癌、食道腺癌等等。」
減重代謝手術多 如何選擇最有效?

診間確實有不少嘗試各種減重方式無效或反覆復胖的患者前來諮詢減重代謝手術,而手術的施行主要是為了幫助患者解決肥胖問題以及改善各種代謝型疾病所衍生的健康問題,通常可以分成限制型手術以及混合型手術兩種,其中限制型手術是以縮小胃容量,讓進食量變少,吸收不良型手術則是透過讓腸道吸收變差、減少熱量吸收的原理達到其減重之目的。
減重手術後的飲食

減重手術(如胃間隔手術、胃束帶手術、胃繞道術、袖狀胃切除術、胃縮小加腸繞道手術、胃束帶加摺疊手術等)為嚴重肥胖者提供有效的體重控制方案。手術的成功不僅取決於手術技術,更仰賴術後飲食控制與生活習慣的配合。若不嚴格遵循飲食原則,不僅影響減重效果,還可能導致腹脹、嘔吐、食道逆流、便秘、間隔處裂開及營養不良或其他併發症。因此,術後的飲食管理應視為手術療程的一部分。減重手術後的飲食應採漸進式飲食,依手術種類和個人恢復狀況,逐步增加食物的種類和份量。
減重應該怎麼吃?

隨著生活型態改變與外食頻率增加,肥胖已成為現代人常見健康問題。根據台灣衛福部統計,成人過重與肥胖率超過45%,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息息相關。減重的本質在於長期、穩定地建立「熱量赤字」,即攝取的熱量低於消耗量。雖然市面上充斥各種瘦身法與斷食法,但真正安全且有效的方法,仍是從科學與營養觀點出發,調整飲食結構與生活習慣。
飲食習慣對於肥胖的影響

飲食習慣是日常生活中最直接影響健康的行為之一。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過量進食、偏食、宵夜、狼吞虎嚥、用餐不規律等,會對身體造成多重傷害,並與肥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密切相關。相反地,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維持理想體重、促進消化、穩定血糖與提升整體健康。以下將從不同層面探討飲食習慣對健康的影響。
吃超過多少容易造成肥胖

肥胖是能量代謝失衡的結果,在於攝取熱量長期高於身體消耗量。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肥胖是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問題,不僅影響外觀,還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密切相關。但吃多少才算是「超過」?哪些因素會讓我們不自覺吃得過多?本篇將從熱量攝取、飲食習慣、食物類型與個人代謝等層面,深入解析吃超過多少容易造成肥胖。
正常所需的卡路里及攝取食物量

維持健康體重與預防慢性疾病的關鍵之一在於了解自己每日所需的熱量與各類食物的適量攝取。每個人所需的卡路里(熱量)取決於年齡、性別、體重、活動量與生理狀態等多項因素。適當的飲食不僅能提供身體足夠的能量,也能確保營養素的平衡攝取,達到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的目的。